有些東西在人生中會消失,那是因為人會成長。
落空的理想、流逝的青春、觸礁的成功,
就因為有失落,人才會尋求慰藉,
這慰藉也許是宗教,也可能是歌曲,或是詩、書、文字。

你從什麼時候認識小說?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寫些東西?
又是從什麼時後讀了一首心有慼慼焉的詩?
又為什麼持續的閱讀?

因為可以得到感觸,得以和文本中的人物或作者產生共鳴,
所以才會不斷的去汲取這些體會,尋求共感的慰藉。

因此閱讀本不該作為標榜自己文學素養高低的行為,
(「文學素養」與「知識」是不能等同的。)
古往今來大文豪的書,你是讀過了,還是讀懂了,或是讀得感動呢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陌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