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我曾經提到過杜子春,在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這篇
最近又將它改寫成今文,所以也應該把之前欠下的債還完,簡單的探討這篇唐傳奇。
一樣建議沒有看過的人去讀原文,看我改寫的還不夠喔,因為我略去很多細節。

首先,關於為什麼老人找的是杜子春?而不是其他人?這是有特別原因嗎?

我想,老人是特意挑選,也是隨機挑選。關於接受試煉的人,老人會針對某些特質去做篩選,而杜子春中選的原因便是他的一無所有,沒有家累、沒有金錢,他目前的人生宛若一張白紙,重點是,他沒有一個志向。這樣子零的人生,使他沒有什麼好失去,一旦有人施恩於他,他就會接受,並且願意以任何方式回報。但為什麼又說是隨機挑選呢?故事的結尾,老人有提到「吾藥可重煉」,所以說老人並不會因為杜子春的失敗而全盤皆敗,他是可以再挑選其他人的,只是「其他人」也必須符合上述的特質才行。

接著,在故事發展中,杜子春三次受金的過程,有什麼轉變?

杜子春用錢方式的改變,正是因為他心態上的轉變。第三次用行善來回饋老人的贈金,雖然是因為他的愧疚感--隱含了他正朝著老人所期望的路線走--不過也提昇了他的生命層次。他雖然不斷的花錢,但錢不是能挶執杜子春的東西,是因為他不知道把生命目標擺在哪裡,所以揮霍便成為他的生命形態。

為什麼以不說話做考驗?

說話是自我表達、慾望的傳達、和其他個體的溝通,我自己的存在是要用聲音來反應的。出聲是一種跟世界的連結,本身存在的慾望,當這個東西被禁止,需要很大的意志力。自我意見無法被別人接受,則會痛苦不安,也面臨自我克制的問題。故所有宗教的修行皆不能有言語,要「閉關」。這是一個修為,修行皆是靜默的。在寺廟教堂安靜,一方面是對神佛尊敬,一方面是對自我的挑戰,最終將回歸到自我。一說話則被外在牽動,反映自己的情緒。不把外在事情當真,是修為也是自我生命境界的提升。

為什麼大將軍用「問名字」來引誘杜子春開口?問名的背後意涵是什麼?

這個問題真的很深,首先說什麼是名?可以從老子「名可名,非常名。」開始講,也可以去分析荀子的名學理論,或者可以從遠古中去驚訝的發現「名」與「字」和巫術間密切關係。(偷舉個例,西遊記中金角銀角的那個壺,只要喊名字對方應聲,人就會被吸進去。)但我不想弄的太複雜,申論三千字那真是會累死人。簡單的說,當一個東西有了名字,他的所有一切就被包覆在他的「名」裡,「名」是一個代稱,也是一個永遠無法跳脫出的框架。這便是卡西勒的《人論》提到的:「一個名字的作用,永遠只限於強調一事物的一個特殊方面,而這個名字的價值,恰恰就在於這種限定與限制。」人在世上,最能代表自己的就是「名字」,這包括了你以及你身邊所附加的東西,像是你的地位、你的權利、你的責任等。你所有的附加價值就在你的「名」中,因此名字是最難割捨的部份。這就是為什麼遁入空門前,必須先捨棄你在人世間的名字,佛家的用意即是要你捨棄你在人世間的一切。大將軍問名的用意在於他要讓杜子春記得他是誰,在幻像當中誦出自己的名字來確立自我真實的存在,因為身處在幻境之中,對於自我定位是很茫然的。而且這個問題,是最簡單最容易下意識回答的問題了。

(現代人的個人主義很強,每個人都想被別人記住自己的名字,不論是在哪個領域都無所謂,所以才會有這麼多奇妙的事情和行為,只為了「出名」,這都是想藉由別人的肯定來確認自我的存在價值。即使是在網路上的暱稱或是帳號,也都想廣為人所知,希望他人知道這個虛擬世界當中的代號,使得另一個自我的存在被瞭解。扯遠了...)

對於妻子和兒子被凌虐,杜子春的反應為何不同?

關於這個我就保留一下,讓大家好好想想,可以迴響討論一下。

最後的結局,有什麼意涵?

現實層面的意義是,警示當時瘋狂追求成仙之道的唐人,「仙才之難得」,成仙有多麼的困難。深層一點,可以探討佛家的「捨」。所有的東西皆無常,佛家講「捨」,離開人倫的關係,將人世間的法相看成虛幻。求仙的目的並不是要「渡」,而是要變成無嗜無慾,永恆的生命存在。而最後杜子春因為捨不下愛而不能成仙,可見愛之於人,是一種本性,是一種天道,是在人世間的我們更應該把握的東西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陌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